基礎工程施工中灌漿自動記錄儀的作用
時間:2020-09-28 瀏覽:2406
以灌漿基礎工程儀器設備為基礎,逐步發展施工工程信息化管理,提高工程質量、降低人工強度、提高工程平安度。
前景:以灌漿基礎工程儀器設備為基礎,逐步發展施工工程信息化管理,提高工程質量、降低人工強度、提高工程平安度。
一、灌漿自動記錄儀的原理
水利水電灌漿施工中應用的一種自動化監控系統,其作用是灌漿過程中,通過灌漿自動記錄儀采集灌漿壓力、流量、密度、抬動等灌漿過程參數,同時將這些采集參數在灌漿自動記錄儀上顯示出來。因為灌漿工程是地下隱蔽工程,儀器的應用主要是為了提高灌漿工程工作效率,減少人為記錄不精確,人為做假記錄的因素,從而有利于保證灌漿工程質量。
瞬時流量即水泥漿的流動速度,單位L/Min升/分鐘、噸/小時累計流量即總共測量的水泥漿的體積,單位L升、立方米壓力傳感器—又名壓力變送器,用于丈量管道的管壓,丈量灌漿孔的孔壓。
壓力即瞬時壓力。單位MPa兆帕密度傳感器—用于丈量水泥漿的密度。單位g/cm3克/立方厘米、噸/立方米抬動儀—施工過程中,由于采用高壓往地層里邊灌注水泥漿,會存在地表抬動現象,抬動儀用于丈量地表被抬動的距離、位移。
測斜儀—實施灌漿施工前,先要往地層鉆孔,只有把孔鉆好了再往孔內灌水泥漿,由于在鉆孔過程中,可能會把孔鉆偏、鉆歪,那么每鉆一定深度,就要丈量一次孔的角度。
二、開發灌漿自動記錄儀的原因
灌漿記錄儀,即灌漿自動記錄儀。水泥注漿技術是建筑物地基加固和防滲處理的重要手段,但因其屬隱蔽工程(工程施工直接作用在地基或巖層中)其施工質量和效果不可能直觀地評價,只能借助于分析檢查孔資料和分析記錄施工過程中的數據來進行評價。過去,這些參數的量測和記錄全由人工完成,數據的準確性會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從而影響灌漿效果(施工效果)分析。
三、灌漿自動記錄儀的現狀
80年代末,國開始引進國外灌漿記錄儀,例如瑞典的Craeliu和VOPL瑞士的Hani法國的Lutz灌漿記錄儀。國內灌漿記錄采用自動記錄儀始于90年代初,但推廣進展較慢。首臺灌漿記錄儀是86年中國水電基礎工程局和天津大學聯合研發的單機版,長科委于90年代末也勝利研發出單機產品。灌漿自動記錄儀真正大規模使用是2001年開始,2001水電灌漿技術規范要求國內大中型水電工程必需采用灌漿自動記錄儀。
目前產品主要分為單片機版的一拖一灌漿自動記錄儀和電腦型的一拖多灌漿自動記錄儀。
從2000年開始,國的灌漿自動記錄儀技術得到長足發展,生產廠家也逐漸增多。
四、灌漿自動記錄儀的發展趨勢
灌漿自動記錄儀主要經歷了兩代,第一代單片機單機型,第二代電腦型一拖多型。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進步和網絡的發展,第三代灌漿自動記錄儀應該是網絡化的灌漿采集和整理系統。運用先進的網絡、信息技術將各種施工點記錄儀的數據上傳到中央服務器,進行數據匯總、信息管理。用戶在任何有網絡的地方可以實時檢查灌漿過程的流量、壓力、密度等數據。同時支持網絡化灌漿管理系統,多臺灌漿記錄儀的信息集合到一起,相比以往單臺記錄儀,具有更為強大和完善的功能。
五、記錄儀的應用范圍
水利、電力、公路、鐵路和隧道等基礎工程方面的工藝灌漿;公路維護,軟基處理,深層攪拌樁,高壓旋噴樁,壓密注漿等。
六、灌漿自動記錄儀的用途與西南部干旱聯系拓展
灌漿記錄儀在基礎工程中用于施工監測,提高工程質量,減少人工操作強度。
西南部大壩防滲工程中,比如帷幕灌漿,灌漿記錄儀在操作現場監測工程壓力、流量、密度、抬動等數據參數,規范施工技術中充任著重要角色。逐漸取締以往施工中憑個人經驗,野蠻和不規范施工。